对于中国著名旅行城市青岛而言,马上就要迎来最热闹的旅游季了。这里不是三亚,但是比三亚更适合度假。这里不是北京,但是中国古韵的元素一点不少。这里不是厦门,但是比厦门更富小资情调。所以很多人都这样评价它:在青岛,你可以找到很多地方的影子,但是很奇怪,它就是美得别具一格。
在青岛,可以很文艺。去青岛,很多人都喜欢找一条小路没有目的地走到尽头。大学路与鱼山路的交汇处,说是中国最美的拐角。大学路是青岛市南区一条道路,挨着中国海洋大学得名,由于是青岛市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化道路,被称为“青岛第一路”。今日的大学路充满各种咖啡馆、书店、客栈,非常文艺。
大学路南端与黄县路交接。在充满艺术人文气息的“网红街”黄县路上,不少众多游客选择来此游览、拍照。
春天的青岛,恨不得一天换一种味道。这一点,在八大关展现得淋漓尽致。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作为北方文艺的代表作的八大关,更是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上都种着不同的花树。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
信号山就是老城区观景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视野都很好。站在信号山远眺,青岛最精华的部分尽收眼底,当然了,信号山公园的风景本身也很美。
小鱼山跟信号山公园遥相望,都是最适合俯瞰青岛的地方。从小鱼山上俯瞰青岛海岸线,高楼林立,与老城的红瓦绿树形成了鲜明对比,远处黄岛的的高楼见证了黄岛的飞速发展。
在青岛,你可以很自由。青岛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在街头巷尾,你总能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天主教青岛教区浙江路圣弥厄尔教堂,是青岛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不同于一般教堂的严肃,天主教堂的红瓦黄墙,让原本庄严的教堂多了点俏皮,宛如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地方。
春天的时候,青岛天主教堂外面有盛开一种淡紫色的花。微风拂面,树影摇曳,让周遭的一切仿佛笼罩在神圣的光晕下,变得疏淡有致。
德国总督府是一座神秘的城堡。1906年竣工使用,从空中看去这座临海不远的建筑像一座四方城堡,周边也具有浓浓的欧陆风情。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
青岛湾在明代中叶作为商贸港口已十分活跃。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设防,青岛湾开始具有军事功能。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青岛湾周围逐渐形成以德国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商业集中、市容繁华、具有殖民地色彩的城市景观。20世纪初,随着大、小港码头的建成使用,青岛湾港口作用逐渐减退。图为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
游玩青岛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不管哪种,都会让你觉得随心的自在。“天上人间,海上崂山”这八个字,大概是对景色最高的赞美。把崂山放在中国的山中,它可能并不会因为险峻而出彩,但是要说山海合一的盛景,还属这里为最。
漫步崂山,倚山、听涛,赶在太阳下山之前登顶,俯瞰一轮落日,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每年的三月下旬,樱桃花开满崂山,目及之处,皆是花海,更是浪漫至极。
沙子口村算不上什么景点,因为这里不精致也不够美艳。但这里却可以为你展现一个最真实质朴的码头乡村的模样。
在青岛,大海和沙滩根本不用刻意寻找。栈桥,是提到青岛,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地方。沿着游人如织的中山路一直向南走,来到海边倚栏远眺,一眼就能看见栈道。作为这里的一大招牌,栈桥其实就是一个通往大海的石桥,直接延伸进海的桥道,仿佛真的深入进了青岛。
游客多的时候,这里寸步难移。游客少的时候,可以挑个视野好的位置,买上一包零食,喂喂海鸥,这是来到青岛的特权。
第一海水浴场曾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浴场。五百多米长,四十多米宽的沙滩,任凭你撒开欢得玩。平整的沙滩,沙子很细,海岸边几乎没有礁石,非常适合游泳。
第二海水浴场相比第一海水浴场大,面积小了很多,但也因此,这里的人并没有第一海水浴场多。
小青岛是青岛这座城市名字的来源。小岛面积很小,随便晃晃就能在岛上转一圈把景点都看个遍。
小青岛最美的不是白天,而是夜晚。夜幕时分,塔上的红灯与栈桥上的灯光在碧波上浮动,这便是青岛十大景观之一的“琴屿飘灯”。
四面环海的小麦岛公园人流相对较少,还可以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照理说,小麦岛不算老牌景点,可人流密度丝毫不逊于五四广场。大多数来到这里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以这个名气不算大的小岛,也一举成为年轻人最爱的那片海。
金沙滩是中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滩。顺理成章,成为“亚洲第一滩”。碧空万里,黄海上强劲的海风携浪席卷而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石老人海滨浴场位青岛市区东部,是青岛最大的海水浴场之一。这里南邻极地海洋世界,东部可眺望到矗立于海中的巨石“石老人”。滩平坡缓,很多人认为海水比市区里的几个浴场更清澈,所以不少当地居民喜爱来这里游泳。石老人海滨浴场的日出也十分震撼。
人到四川,不能不吃火锅;人到北京,不能不吃烤鸭。那么,人到青岛,海鲜烧烤不能少。毕竟,在青岛,没有什么烦恼是几盘子海鲜,一杯啤酒解决不了的。刚刚打捞上岸的海鲜,在摊贩过称之后,就能免费加工。
啤酒、大虾、炒蛤蜊几乎是青岛人宴请的标配,那种外地人难以分辨的“鲜”与“腥”是青岛人味蕾最习惯的味道。下了班能在街边找家小馆一坐,点上一盘当日打捞上岸的海鲜,再搞上一大杯原厂鲜啤,生活的乐子不过如此。
评论暂时关闭,登录 后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