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与建设,备受瞩目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6月16日面向民众开放,市民们一大早就在馆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运河中,中国大运河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使用时间最久,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
据介绍,该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分为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个部分,是中国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从高空俯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呈对称状。
此次展览突出呈现了中国大运河在国家治理、文化融合、对外交往、河工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作用。图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展出的“河南开封州桥遗址汴河剖面”,长25.7米,高8米,展示了运河从唐宋到明清的变迁;复原了高10米的粮仓、 回洛仓仓窖,展示了运河航运对国家经济发展,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价值。
截至目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堪称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图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展出的仿制品“鲁荒王墓木俑仪仗类明器”。
观众还可以在馆内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展出的东周“铜编钟”。
一位老人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复制品“京杭道里图”。
馆中陈列的仿制品“鲁荒王墓木俑仪仗类明器”。
一位参观者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复制品“陵口石刻”。
一位参观者对博物馆内的“砖瓦窑”认真研究起来。
清朝“石铺路”吸引了游客拍照。
在展示大运河相关文物的同时,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采用还原历史场景、多媒体化呈现等多种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一场运河的“穿越之旅”。图为两位女士漫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
市民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参观。
夜晚降临,璀璨的灯光扮亮了整个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装点这座城市的最美元素。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夜景美轮美奂。
评论暂时关闭,登录 后进行查看